2007年9月20日星期四

Information about Going Abroad 1

Looked at Northwestern University's web site, on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Sciences, there are attrative program: Master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However, it requires work experience. Dropped out therefore.

Anyway, I knew there is such a program: Master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2007年9月7日星期五

[转载]Matrix日记本

2005-11-2 22:00:51 天气:
  2003年9月,厦门大学漳州校区迎来第一批新生。10月24日,也就是整整两年前,博学园区团委学生会成立了。园区管理模式是厦门大学学生管理的一种创新模式,每个园区入住若干学院的新生,然后从该园区里挑选学生骨干作为园区团委学生会的部长级同志。整个校区7000人,包括博学、映雪、笃行、囊萤、勤业五个园区。园区之间的团委学生会是竞争关系。博学当时所组成的学院是软件学院、物理与机电学院、建筑学院、管理学院和经济学院。
一个字头的诞生
陈、周和我通过严格的竞选,从500人中脱颖而出,分别担当了博学软件学院总支书记、学生会副主席以及团委网络信息中心主任。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一个月后,周走出园区,成为了厦门大学漳州校区的校学生会主席。当时的整个软件学院03级,只有周、陈以及我算得上是最早涉足学生工作的。当时博学的学生会例会,只有我作为软件学院的学生,能列席干部会议,后来例会改成团总支扩大会议之后,陈作为整个软件学院的总支书记,理所当然能出席会议。
于是,带着年轻的激情,大家作为当时新校区的拓荒者,开始着手了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学生工作。很快,博学网络信息中心建立起来了,辛、许作为我的副主任,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在三人的努力下,吸收了一大批来自软件学院和其他学院的电脑技术分子包括高、车、曹、吕、林等同学,此外,升、啸、冬等三位同姓的同学也加入了中心。
与此同时,陈的学院总支骨干也相应建立起来,超当时是总支副书记,作为陈的一大助手,超的工作态度是非常积极的。当时的学生会与团总支,是并列但又交叉的部门,总支有权利举办本学院的活动,但必须听从园区学生会的安排。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起一个人:张。张刚来到学校时,便表现活跃,在学生机构没建立起来之前,便频频在老师面前表现,分担老师的工作。当时,从园区主任到团委正副书记到各学院辅导员,都对这位来自本地漳州的,瘦瘦的,戴着眼镜的男孩赞赏有加。后来的学生会竞选中,张并没有得到料想中主席的位置,甚至连副主席都不是,不过也担当了组织
部长一位,后来周当上了校会主席后,园区副主席一位空缺了,张便以强劲的优势兼任了这个职位,这时的组织部长兼学生会主席,具有绝对的权力。
或许,我们在厦大的拼搏史,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带着一点自信、一点冲动,以及对一个从未开发的处女地,我们的拓荒工作是从零开始探索和尝试的,这一切的一切足够可以写进厦大的历史。
风雨博学 起落人物
博学的学生工作轰轰烈烈地展开了。很快,校运会到来了,这也是考验同志们工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时刻。在这次的准备工作中,陈开始有意识无意识地集中自己的权利,学院内很多脉络,包括财务和后勤物资都掌握在他手里,并且,工作的一切安排,无论从大到小都归他一个人策划。短短时间之内,由于工作经验的不足,同学对他有了一定的看法。而余本来是一位非常有主见的同学,当然,他也会跟陈在某些工作方面有相当大的分歧,而倔强的余自然是对陈的颐指气使十分
不满。校运会结束后,陈与余的关系跌到了谷底。
事实上,陈与余的关系至今没有得到改善,归根到底,都与双方当时的固执与幼稚有一定的关系,事实上相比起来,陈比余更稳重,余的工作方式未免浮躁,在陈掌管工作的当时,偏激的意见太多,以至于一些好的建议都被埋没了。
校运会后不久,余淡出了学院总支的管理工作,到了下学期,余正式辞职。
物理机电学院的情况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在机电系,真正的权力并没有掌握在总支书记手里,却掌握在机械测绘班的班长张手里。张除了在园区积极发挥影响力外,在系里掌握了绝对的权威。用老师的话评价张,是说:“从厦大历史以来,没有一位这样的学生,能有这样的魄力与威信,把一个系甚至一个学院紧紧的控制在自己手中,而且有这么多同学的追随与信服。”
2004年的大一第二个学期,是博学网络信息中心辉煌的一个学期,中心通过各种活动,把自己的名气影响扩展到整个厦门大学。其实,这个学期里,发生了一些比较微妙却对今后有决定性变化的事情。
2004年3月,博学团总支文体大赛正式展开,各学院代表纷纷参加体育、文化、歌唱、电子竞技等各种由园区学生会相关部门举办的大型比赛。各总支的干部(书记、副书记、宣传)一方面要领导自己的学院同学好好参赛,令一方面这是
在园区老师面前展示自己的工作能力的机会,而随后的评奖评优工作,与这次活动是有密切关系的。
余辞职后,陈对于独自承担工作感到越来越力不从心。于是,他开始物色新的副书记人选。
黄是博学一5楼的层长,一位来自山东威海的,高瘦个子的软件学生。他的谦逊与温和得到陈的赏识,陈经过了一番思想动员,黄怀着激动的心情当上了软件学院团总支的副书记。在随后的工作开展中,他们两人积极配合,把总支的一切比赛
活动办得有声有色,在这次大型文体活动中,软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其实都归功于他们二人的功劳。事实上,今后陈黄二人在对外谈起这次文体活动的成绩时,都说这是他们的功劳,当然这也是他们丰功伟绩的一部分。
电子竞技大赛作为这次文体活动的重头戏,举办责任落在中心头上。这次的工作挑战性非常大,但是通过中心人的满腔的工作热情,终于把比赛顺利完成了。要知道,中心为比赛的设备搭建,是通宵达旦地工作的。中心在这次的工作中涌
现了非常多积极的人物,如高、郑等人,郑后来经我推荐,成了我的接班人;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工作懒散的同
学的较差表现情况非常突出,以至于电子竞技大赛结束后,我不得不把他们一一请辞出中心,其中包括副主任许、部员啸和冬等,许被辞退后,高被我推荐接管了他的工作。
高当上了网络信息中心的副主任之后,中心的阵容、士气达到了历史新高。但之前辞退许是经历了很多波折的,对于许,这次的辞退在整个大学生涯来说无疑是阴影。直到今天我与朋友提及这次激烈的行为时,不同的同学还是有不同的意
见。许被辞退之后,从此再也没涉足学院或园区的管理工作。
张在这次的文体大赛中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他的风头与权力远远盖过了学生会主席。因为整个文体大赛的全部经费一共近万元都是他一个人拉赞助拉回来的。他可以对学生会里任何举办项目的部门指手画脚,因为他掌管着所有经费,主
席团其余任何成员只能对他附首是从。他是这次活动的最大受益者,一方面他在园区的权威达到颠峰,令老师们钦佩不已,
另一方面,他从那笔庞大的赞助费中通过各种手段抽成了至少50%的资金,而且这笔资金是永远无法核算的。同时,他开始有意识地把他的影响扩张到他同院的另外一个系——物理系(当时物理系与机电系03级加起来近400人)。当时来自物
理系的学生会办公室主任,也是我的好友小王,很敏感地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与物理系的总支书记联合起来,发动了一场名为“打倒以张为首的机电帮”的明争暗斗活动,但最后活动以失败告终,物理系的总支书记乖乖地成了张的一个爪牙。
大一的学生工作是我被评为厦门大学校级优秀团员追加三等奖学金的荣誉下结束的。但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就有个问题一直困扰我,那就是园区的学生会即将解散,大二到来时,各个园区再次重组,而且软件、经济、管理和建筑即将分开。这意味着我辛勤培养的团队即将解散。
阴云笼罩映雪
大二尚未开始,我便忙于奔走于校团工委书记高老师身边。原因是我不让自己的团队在新学年的园区重组中解散,我恳求高老师以团委的名义接收我们的团队,但遭到了高的拒绝。我的行为并没有得到高的好感,以至于在整个大二学年里,
我所策划的许多大型活动因为没得到高老师的审核通过而作废。
因此,前博学网络信息中心便只好以社团的名义继续存在下去,,命名为海韵学生创新中心。事实上,海韵后来的影响力大大不如博学。
新的园区划分出炉了,软件、物理机电、法律、人文三个学院被划分到映雪园区,由于大一新生入住漳州校区,一个园区的管理人数达到了两千多人,园区升级成为学生工作站,这也意味着,新成立的团委学生会将会有更大的管理权力。
任何一位有野心的前干部都意识到,新的学生干部选举将是异常残酷的,但工作重点,也都必然是放在前期的老师公关活动上,他们都纷纷摩拳擦掌,应付这次风暴。
映雪的老师领导班子与博学的不同,我们必须重新摸透新主任、书记、老师的脾气,以及根据自己的意向选择分管不同部门、学院的老师去混熟络。
理所当然,我们再次与张分在同一个工作站。也很明显,张的目光盯住了映雪的学生会主席。但其中有相当大的威胁,首先来自法学院。法学院的同学几乎每个精于世道,对官场上的所有工作有极大的热情。法学院的学生干部,大到校会主
席,小到班干部,占了整个学院的90%以上。这就意味着,机电帮与法律系将有一场硬仗。
张首先要做的事情便是排异存己。从博学搬过来的同学,张是使尽一切手段拉拢。然而,陈也有与张一样的野心,这对张来说,无疑是眼中钉。无奈之下,张只好用了一个小手段,把陈赶下台。
那时的黄与我一样,都有意愿当软件学院的总支书记兼任学生会副主席。张利用了这一点,采用分离游说的手段,向我们宣扬:“陈是你们最大的威胁,陈的工作能力以及为人不足以再次成为你们的领导,陈如果当选,这将是学院与工作
站的不幸!”的确,陈当时的表现在同学们的印象中普遍不好。张要求我们必须多与老师沟通,把陈的现实情况要老师作及时的准确的详细的反映!我与黄信以为真,积极着手这件事情。另一方面,张建立了自己的人马后,极力把他们向老师
推荐,同时采用各个击破的手段,化解法学院人文学院的有关骨干。对于张是最好消息的是,前囊萤园区学生会主席,来自法学院的某同学放弃了参与学生会竞选的念头。
学生会干部面试在一片紧张的气氛中过去了。结果出来之后,整个映雪学生工作站在平静中带有一点震惊。
陈被彻彻底底地赶下了台,他被挂在了权益部这样的冷部门当了副部长,学院总支的事情再也没有他经手的机会。张如愿以偿当上了主席。
但我并没有成为学院的总支书记,而是按原来的职位继续做下去。幸运的是,映雪本没有设置网络信息中心,这个中心是老师们特地为我安排的。后来我才知道,这并非是一件好事。
黄当上了总支书记兼学生会副主席。他可谓是感慨万分,从被陈提拔,到把陈踢下去坐到陈的位置上来,这样的故事,在厦大乃至中国的所有高校,到底有多少次的发生?答案其实是很多的。中国这一代的年轻人,其实做到这个份上,实在
不简单,事实上,我们相当一部分的人已经有完全脱离书生气的情况了。
直到至今,我对当初与黄联合起来把陈赶下去的行为决定感到深深的内疚。一方面,自己没有从这次行为中得到任何的好处,令一方面,不管怎么说,陈是我共事一年的同僚,有一定的感情基础,他在博学的工作中给了我很多的支持。我
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罔顾一切,终于导致陈有这样的下场。事实上,陈当初即使犯了任何错误,也决不至于导致他有这样的结局,而且在后来的大学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同学发现,其实陈是一位思想觉悟极高,政治素养很好,领导能力、办事能力很强的同学。然而,自从他被“打倒”后,直到至今也没有“站”起来。一切的一切,都与张、黄、我有莫大的关系。
学院人数达到了444人,因此成立了软件学院团总支,内部开始建立庞大的学生团支部机构,从体育文娱到办公室,各部门应有尽有,黄掌管整个学院,工作比当年的陈多了很多。
事实上,在映雪的一年里,我的工作十分不顺利,无论是电脑维护还是活动的开展。虽然我在建设网络化的映雪学生站中作了一定贡献,但是,令我不安的是,我似乎渐渐被学院工作机构所孤立,这对于向本部过渡来说,是很不妙的。
黄作为学院总支的一把手,渐渐掌握了运用权力的技巧。2005年上半年,他组织学院干部,挂着校团工委的名义策划了一个名为电子作品大赛的活动。这次活动的赞助依然是由张筹集到的,黄同样不得不在其指点下工作。由于这次活动的定
位本来就不十分明确,加上黄缺乏此方面的经验,他为办好此次活动,足足瘦了5斤。但是,总支内部因为此次活动产生了很多不满的抱怨,认为是浪费人力物力财力特别是时间的一个活动。于是,总支内干部很快分成了两个部分,“挺黄”和“倒黄”。黄在日后的工作包括推优评优工作中,都下意识地排挤“倒黄”的份子。
回到鹭岛 梦的终结
大学的生涯就这么过了一半,我们离开奋斗了两年的漳州校区,回到了美丽的厦门岛。厦门大学本部采取学院管理制度,跟漳州校区略有不同,这表示着我辛苦在漳州与老师建立的良好关系,准备在厦门从零开始。
我怀着不详的预感来到海韵园,我知道我被学院孤立的程度,我也知道自己在学院很多东西都得从零开始,之前苦心经营的团队成员已经回到各个学院,我在软件学院的群众基础并没有特别好。
学院新一轮的学生会竞选又开始了,我决定不再在学生会工作,而是转向更能起到我作用软件学社和IBM俱乐部。我抱着自己曾经有两年的干部管理经验,以及跟师兄较好的关系,能在学社里面担任一定的工作。
学生会的竞选开始了,陈与黄的竞争最为激烈,陈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韬光养晦,积极与同学打好关系,准备在新的竞争中把自己的位置夺回来。遗憾的是,他再次败给了黄,他只能留在培训部做副部长。而黄则成为总支副书记(书记是
师兄,但他将是未来学生会主席的最好人选)。这是一次很大的变化,因为在漳州做了两年干部之后,回来一切都要跟着师兄做起。事实上,许多师兄当学生干部的经验并不比我们多,因为我们从大一开始就坐到了干部正职,一切问题都是自
己解决的,而在校本部长大的师兄未必有这个机会。
另一方面,我也在为自己能进入学社而努力,但是,随之而来的遭遇却成了我大学生涯的一个不大不小的阴影。
2005年10月12日,学院党委副书记召集了包括我在内的四名同学开了个小会议,会上意思是说,我们已经被内定为学社
的主要骨干,以及布置了日后学社的一些工作。
2005年10月15日,学社面试开始了,由于我知道自己已经被内定,基本没花太多时间准备面试的事情,但面试过程非常顺利。
2005年10月19日,学社干部面试结果正式公布,我不在干部名单内。当年我中心的部下,包括被我辞退的一些部员,如冬、啸堂而皇之的成为了我的部长,担任了很重要的职务。余这位曾经与陈不和的同学,如今当上了学社的骨干。
这就是我大学干部工作生涯的终点。可以说,这个结局是我一直害怕担心发生的却是注定要发生的。为了学社,我放弃了学生会,但学社通过一些我至今想不明白的手段(例如,为什么要党委书记老师给我开这么一个会?)使我现在失去了
很多很多的机会?带着这个问题,我将度过我余下的大学生活。


2005-10-15 23:30:44 天气:
  今天正式面试,地点在软件实验楼,厦门软件嵌入式开发系统研究实验室——旁边的会议室。面试官是我最熟悉的也是学院本科生里最牛的三个师兄,还有三个研究生。
  年年都要面试,博学老师,映雪老师,学院师兄,习以为常。希望将来工作少点面试。因为我不想做“面霸”。不知为什么,今年说得没往年自信了,可能是因为往年面对的不是本专业的老师,可以吹嘘一下。今年的话,只好从自己优势下口,师兄们爱听不听的样子,不知道是因为内定好了还是因为不屑。
  将来无论是广告还是软件,还是软件中的广告或广告中的软件,都注定这是一条有趣的道路,越来越感觉到自己选择的路似乎挺对的,一个工学学士加一个文学学士,嘿嘿,加上大学的工作经验,在厦门打通的人脉。
  可惜,不知道在厦门积累的财富带回广东,是否还值钱,这是每一个在外省念书的同学现在所担忧的,就是不能被珠三角所接纳,我也很担心不已。

2005-10-13 22:20:19 天气:
更新一个概念,我一直误会的,那就是软件学社与IBM CLUB的区别。我一直以为两者互不相同,其实,老师的意思是,IBM就是学社,学社就是IBM,可怜的是,IBM作为挂名,仅仅是学社用来筹集资金的一个招牌而已。IBM的宗旨还包括引领同学感受IT技术的魅力,但学社的范围相对小了一点。不知道,以后学社是否还有办活动的必要,有其他合作项目(例如硬件的营销)的必要等等。否则,发展空间将会缩小到软件开发和网站建设而已,远远比一个网络部的范围小多了。

2005-10-13 22:13:16 天气:
厦门大学IBM CLUB是IBM公司今年成立的第一个俱乐部,在这之前,IBM公司已经在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复旦大学等9个高校建立了这样的俱乐部。同时对IBM公司提供的12项与大学合作的项目,包括课程体系建设、师资培训示教、专业技术认证、教学平台共建、教材编写出版、奖学金奖教金、专家学术巡讲、校园科技活动、毕业实习招聘、技术支持服务等分别进行了简单介绍。
IBMCLUB会员团队是由俱乐部开展日常学习活动和各类比赛的参加者组成,是俱乐部的主人翁;工作团队负责管理和监督俱乐部的正常运作,是俱乐部活动的服务者;俱乐部在厦门大学的主要活动形式为举办技术讨论小组、举办技术讲座、开发实践项目、参加各类IBM技术竞赛等,活动旨在校园内推广IT前沿技术,利用俱乐部的资源以及IBM大学合作部的有利支持,让同学们有更多的机会与IBM的前沿技术零距离接触,并通过开发实践项目,体验团队合作精神,为所有俱乐部成员以及参加俱乐部活动的同学提供实践创新、提升自我的舞台。
于是,有了联想并购IBM,就会有IBM兼并海韵学生创新中心,海韵建立的初衷与宗旨,本质上与CLUB是无任何不同的,相信在IBM,我们将会有更好的工作条件与创新机遇,我们将会有更多锻炼和展示自己的平台!
所以,海韵的同志们注意了,我们即将迎接被兼并的时刻的到来,任何想继续在IBM\海韵奋斗的同志们,请在群上回应一下!如果有离开的同志,请在群上说明,我们将衷心感谢你们曾经为海韵作出的努力!

2005-10-13 22:12:32 天气:
其实昨天的小会议比料想中更加平淡无奇地过去了。范大师兄的印象开始建立起来了,至少不会像以前那样肤浅。有理由相信,他从大一到大三都是在勤奋学习中度过的,保送研究生自然不在话下。事实上,跟他谈起来,他更多关心的是保研、工程硕士、其他高校的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而不是关于学社与IBM的工作设想。当一个保研的学生到了这个程度上还对学科是如此执着和狂热,那么博士或者博士后他是很有可能一直追求下去的。不管怎么说,师兄的一代是崇尚技术与成绩的一代,对于今年没拿奖学金的我来说,道路是艰辛的。

2005-10-12 0:16:47 天气:
晚上7:45,学院传出消息,被内定为软件学社某骨干,小道消息而已,明天有希望被证实。……与我的初衷似乎有那么一点不相同,IBM似乎更让我由种博学网络信息中心的感觉,我就是爱它的一无所有。遗憾的是,今日每次碰到IBM主席范师兄时候,我都会察言观色,发现师兄对女师妹比对我更感冒,遗弃感奇强。而且看来看去,范师兄越来越象个走进研究所的,不像一个即将走出校门走出社会的,不过的确,他能保研,成绩也肯定比我好。算了,一切不好立刻下结论,学社未必要我,IBM也未必弃我。

2005-10-11 23:13:39 天气:
身边一切一切似乎都在悄然变化,大学对我的塑造似乎将要进入另外一个台阶,沉寂了一个多月后,学习外的工作生活似乎开始有了端倪,等待我的究竟是新的挑战还是再次的失落?
学生会已经离开我了,真正来说,是我离开学生会。并不是因为我厌于官场上、人情世故上的徘徊与游走,也并不说明我放弃了与学院领导老师建立良好关系的机会。大胆说一句,待人接物为人处世,学院里未必有人比我出色,问题在于,对于学生会的工作、本质,特别是在学院范围来说,我觉得如果进入学生会的话,我会损失更多。

2005-10-9 22:17:18 天气:
两年多的大学生活,发现学到的知识并没想象中的多,但感慨万千,或许这就是大学带给我的财富。我越来越感觉到自己离社会的日子不远了,却没有对校园的任何依恋。没办法,实在不想考研,因为自己的年纪都比同级的同学稍大,同时觉得自立的欲望也相对强烈一点。但是,我就这么离开校园,比考研的同学提早踏入社会,是否就如我们的师兄,前前前软件学院学生会主席李镇所说的“不争气”呢?如今的社会,是否只有到达硕士的水平,才有资格立足得很好,才是所谓真正的知识精英?如今软件学院崇尚“精英”,但所谓的精英,老师们至今没给我们明确的定义,如果是以编程技术或考试成绩衡量的话,软件的精英将来都去考研究生了,如我这种在夹缝中生存的人,属于软件06毕业生中的一员,岂不都是垃圾?